北京时间4月29日,国际知名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1.878)在线刊登了CEEP团队的研究论文“Assessing the Impact of ETS Trading Profit on Emission Abatements based on Firm-level Transactions”(中译:基于公司级别交易数据,评估欧盟碳市场交易收益对企业减排的作用)。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科院战略咨询院郭剑锋研究员,其他合作者包括:浙江大学顾复博士(通讯作者)、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刘寅鹏博士(通讯作者)、爱丁堡大学梁希博士(第三通讯作者)以及中科院战略咨询院莫建雷副研究员、999策略白菜官方网站范英教授。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EU ETS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碳市场,其建立的一个重要初衷是通过引入碳价格信号为相关排放主体提供有效减排激励。在碳市场运行的每一履约期内,排放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可以通过多减排并出售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也可以通过付出成本购买配额以帮助其实现履约。在EU ETS机制下,参与企业是否通过加强自身减排行动获得了相应的配额交易收益决定了碳市场能否为参与主体提供有效减排激励,并达到促进减排的最终目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也将为我国全国碳市场建立和完善提供重要的借鉴经验。
本论文基于EU ETS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2005年到2012年)完整的企业级交易大数据,核算了EU ETS中各排放企业的可交易配额与碳交易收益,并据此利用分位数回归、热点分析以及分国别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分位数回归结果(见图1),碳交易收益与可交易配额呈非线性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减排产生的可交易配额可在碳市场中获得正向收益(见图2),从而进一步表明EU ETS为企业减排提供了正向激励。
2.另一方面,可交易额度较高的企业在碳交易中的收益率显著高于交易额度较低的企业,这种非线性关系反映出碳市场中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同时实证结果表明相比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碳交易中的马太效应得到了削弱。
3.国别分析结果表明,少数大企业的碳排放交易能在国家层面影响碳排放交易的收益表现。
4.论文进一步指出,市场建立初期马太效应有助于刺激更大规模的减排行为,利大于弊;但长期来看,该效应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形成市场力,并可能影响碳市场的效率与公平。这为正在运行的以及准备建立的此类市场中的参与主体提供了有效激励,同时也向政策制定者指出了未来进一步完善碳市场机制设计面临的挑战。
EU ETS是全球范围内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Cap-and-trade)的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近年来,此类市场机制在我国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该论文是首次基于全量全程的企业级碳交易大数据(见图3)对EU ETS的市场运行表现进行分析,其实证结论对我国全国碳市场的设计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图1.不同可交易配额分位数下的交易收益
图2.企业交易收益与可交易配额间的正相关性
图3.全样本数据构造之碳配额生命周期分析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996-1